【导读】华图上海教师考试网发布:2020年5月 第二周 教综模拟题78,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0华图教师考试交流:134346577】 ,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头脑风暴是一种培养( )的方法。
A.反应能力 B.思维能力
C.技能与技巧 D.创造力
2.( )理论是认知一致性理论的一种,它最早由费斯廷格提出的。
A.认知失调 B.认知理论
C.认知协调 D.认知统一
3.森田疗法又叫根治的自然疗法,其基本治疗原则是( )。
A.身体高度放松 B.自身内部调节
C.顺其自然 D.忘我状态
4.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
A.《论灵魂》 B.《理想国》
C.《哲学研究》 D.《生理心理学原理》
5.解题活动的结构一般包括6步,其中第三步是( )。
A.审题 B.解析
C.列题 D.运算
6.美国的斯滕伯格研究认为,对于专家型教师而言,教学细节方面是由教学活动中( )决定的。
A.学生行为 B.教师行为
C.教师与学生个体行为 D.所有教学有关行为
7.( )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以及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A.斯滕伯格 B.布鲁巴奇
C.波斯纳 D.福勒
8.中国比内测验的标准差是( )分。
A.16 B.20
C.1.5 D.3
9.心理测验只是测验人对测题的反应,通过对测题的反应间接推知人的心理,这种特性被称作( )。
A.外显性 B.间接性
C.相对性 D.客观性
10.下列现象中属于无意识现象的是( )。
A.幻想 B.白日梦
C.遐想 D.幻觉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指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方法。它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有效的方法。故本题选D。
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一种态度改变理论,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费斯廷格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对于事物的态度以及态度和行为间是相互协调的;当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的状态,即认知失调,并会导致紧张。个体为了解除紧张会使用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改变行为等方法来力图重新恢复平衡。故本题选A。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森田疗法。森田疗法又叫根治的自然疗法,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创立。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强迫症、社交恐怖、广场恐怖、惊恐发作的治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故本题选C。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故本题选A。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题活动的结构。解题活动结构包括六个因素:审题、解析、列式、运算、检验、答题。其第三步是列式或列题。故本题选C。
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专家型教师相关内容。斯滕伯格等人的研究认为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方面的差异表现在: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并未涉及一些细节。相反,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一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所决定的。他们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些有关教学细节的问题。故本题选A。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成长发展阶段理论。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故本题选D。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内测验。1924年,我国心理学家陆志韦对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进行了修订,叫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该测验共有51个项目,从易到难排列,每项代表四个月智龄,每岁三个项目,可测验2—18岁被试。在评定成绩的方式上,中国比内测验现在也是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法,但因其智商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故本题选A。
9.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测验的特征。心理测验的特征包括:(1)间接性,即心理测量只能通过一个人对问题情境的反应来推论他的心理特质;(2)相对性,即在对人的心理特性和行为进行比较时,没有绝对参照点,即没有绝对零点,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因此心理测量的度量单位是相对的;(3)客观性,即测量的标准化问题。标准化是指量具的编制、实施、计分和分数解释过程的一致性,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误差,进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故本题选B。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它包括三种成分:(1)无意识行为,它是自动化了的行为和习惯,是没有经过主观分析判断而做出的一种本能行为。(2)对刺激的无意识,它是指没有察觉到刺激对他们行为产生的影响。(3)盲视,它是指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催眠、幻想、遐想和白日梦都属于意识状态,而幻觉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故本题选D。
(编辑:zhe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