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1-33621401 上海分校

大家知道,人才学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我们在研究军事人才学和政工人才学的过程中,虽然也学习参考了国外有关军事将领成才的籍(如美国的《十九颗星》),但更多的是注重我军人才成长的特点与规律,从中提炼和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这里的主要体会是:
一、在占有大量我军军事人才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
这一条十分重要,它往往占据我们研究时间的一半以上。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收集我军将领的传记和回忆录,据不完全统计,至少在一百二十本以上。通过那里面许多生动的事实,给我们不少创作的灵感和思路。二是访问许多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同志。写“军事人才学”时访问了三十多位,写“政工人才学”时也访问了二十多位。他们提供的不少经验性的素材,也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三是到部队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如边境反击战时,到参战部队找了几百位指战员进行问卷调查,还找了包括战斗英雄在内二十多人进行座谈讨论;又如研究政工人才的特点时,访问了从总政副主任到团营主官共二十多人,听取他们的体会与意见。在研究“政工人才成长道路”时,我们进一步收集了部队263位先进政工干部和地方100位先进党支部书记的典型材料,从中进行分析比较,使我们对培养政工人才的思路更清晰了。
事实证明,我们做的这一部分工作,对后来形成人才学著作中的中国特色很有帮助。原来我们也想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框,但总觉得比较一般化,特点不明显;而有了大量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具体分析后,理论观点就有新意了,内容也往往可以进行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并且能够拿出有说服力的数量分析与实例,使作品的可读性与可信性大大增加了。
二、在我军总结的历史经验中进一步发掘军事人才成长与使用的理论
我军在历史上一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军人才的成长,总结的许多历史经验对人才学理论的构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来说,它就直接决定我军人才都是听党的话、在党的关怀和指导下成长起来这一共同特点。又以“实践出人才”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说,我军的战士虽然文化不高,但遵循这一原理提出的“从战争学习战争”的方针,终于培养出大批赋有才华的军事人才,最后打败了国民党陆军大学培养出来的将军。再说我军创造的“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将党委制科学决策和首长制集中指挥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从制度上保证了我军人才能从战争实践中迅速成长起来。因为从“党委决定——首长执行——党委再决定——首长再执行”的过程,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使军事人才在战争中增长才干,不只靠个人的自觉与勤奋,还能得到党委的监督与帮助,这是许多老干部的回忆中经常谈到的重要体会。
事实证明,有了我军人才建设中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经验,我们研究军事人才学就有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军研究“军事人才学”、“政工人才学”这样的新学科,实际上就是对我军人才建设成功历史经验的再加工、再创造;如果没有这些现存的历史经验,我们的难度不知要增加多少倍。
三、在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中进行军事人才、政工人才的专题研究
我们分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培育军队政治工作学的研究生,而人才方向恰恰是政工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每一期人才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要确定论文题目就得分析我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找出有中国特色的课题作为自己攻关的主要目标。像《论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成长之路》、《军事人才品德培育论》、《新型军事人才成长动力开发研究》等比较优秀的博士论文,都在出版社公开出版了,为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而由领导机关下达的有关军事人才研究的课题,更是集中了学院的不少科研力量,集体攻关,并有多项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开始进行政工人才学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国家人事部下达的任务,要在1990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政工人才讲习班,因此由山西大学和当时的空军政治学院联合攻关,终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写成了这本著作。
应该说,这些适应形势任务发展以专题形式创作的人才学著作,其中国特色更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们都是为了回答中国今天人才建设中遇到的某个问题,或是为了总结中国人才建设某个方面的经验而写作的。它们在今后也可能继续成为有中国特色人才学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与方向。
四、在与外军的比较中重点研究如何克服自身弱点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研究我军人才建设的经验,既要看到其优势的一面,以利于今后继承与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又要看到不足的一面,以便发奋努力,迎头赶上。这种比较一般都是以外军中的强者(主要是美军)为对象的。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新科技不断发展,新军事变革提到了日程上,这种比较研究的紧迫性更强了。军委领导人多次指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是我军的传统优势,不能丢;而科学文化素质与军事专业素质偏低,现代作战的指挥能力不强,则必须努力改变。并且明确提出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三项标准:基本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全面过硬,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是针对我军人才现状设计的努力目标,是我军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全力以赴加以实现的。
我们在研究外军的过程中,也明显地感到他们也十分重视自己的弱点,也在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对外交流中,外军的教官在不少场合也公开承认在朝鲜战争中,他们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打了败仗,而且是在优势装备对劣势装备的正面较量中打了败仗。他们说,我们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这说明,我军在今后的人才建设中,继续保持政治上的优势,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手最害怕的;同时,又必须将自己的短处尽快加以改进,不能老是处在落后状况。这也说明,军事人才建设的中国特色也必须不断发展,原有的优势要保持,原有的弱点要变强。这样,我们在21世纪的发展中将创造崭新的中国特色,从而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在军事人才学、政工人才学研究中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的体会,还是比较粗浅的,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改进。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2013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最新招聘公告 | 事业单位真题汇总  | 事业单位培训 |
2013年上海招警学员考试公告及大纲  | 招警考试历年录取线 | 招警考试培训 |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材料及真题汇总 | 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 公务员培训课 |
(责任编辑:上海华图)

    经典图书

    • 上海市考教材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