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1-33621401 上海分校

申论文章不管写成策论文、政论文还是评论文,论点一定要正确鲜明,这是考生在这一题中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根据最后一道题写作题的赋分说明:申论文章的论点是该文章呈现出的最重要信息,阅卷老师拿到试卷后往往先去文章中找论点,论点不明晰,该文已经被打入三类或四类文章当中去了,从而注定了该大题的失败。因此,考生一定要有提出论点的意识,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提出论点的方法,使论点得到突出,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为整篇文章锦上添花。本文介绍提出论点的八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

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大都是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事出有因。因与果是密切相关的:因是果的依据,果是因的必然。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就是从事物纷繁复杂的联系中,找出论点与特定的“因”的相互关系,并加以理性地分析阐述,水到渠成地引出论点,这样,既能使论点成为必然结论,又能揭示论点的特殊意义,唤起阅卷老师的特别关注。我们可借鉴邓小平的《要吸收国际经验》,文章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论点,为了引出这个论点,作者是这样开篇的:

我们是在一个贫穷的大国里进行改革的,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我们搞建设有三十几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光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解决不了问题。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经验。

没有先例,需要经验;经验不足,要借鉴经验;“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就“要吸收国际经验”。在自我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提出“要吸收国际经验”的主张,本身就是十分响亮的论点。一个响亮的论点加上简洁明晰的原因为依托,一下子突出了它的深远意义。

二、在背景分析中提出论点

社会背景是申论材料中涉及的社会问题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或现实的环境气候,它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背景是产生论点的土壤。论点的提出,如果能结合背景分析,就会使论点有了雄厚的客观基础,显示出它的必然性。如2009国考,有一考生的文章《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权衡——浅议粮价调控机制的构建》一文论点的提出是这样的:

“近来,有学者指出,‘次贷危机后,下一场危机将是农产品危机。’尽管世界各地农民全力增产,谷物供应依然紧张。粮价飙涨已演变成最急迫的经济问题。全球飙升的食品价格,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极大的风险。对此,胡锦涛总记在安徽河南农村视察时,有村民提出希望政府提升农产品价格和补贴。谈到这里,我们不禁思考:如果从全国发展的大局考虑,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整是大势所趋,但从执行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如何调控农产品的价格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特别是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必然得出“从全国发展的大局考虑,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整是大势所趋,但从执行的角度看,如何调控农产品的价格呢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论点,这样提出论点,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在摆出任务中提出论点

用这种方法提出论点,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就是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以向青年发出的学习号召为中心论点,但在提出这个论点之前,列宁用了较多的文字来阐述青年所面临的重大使命:“从资本主义社会培养出来的一代工作者,至多也只能消灭建筑在剥削上面的资本主义旧生活方式的基础。他们至多也只能建立这样一种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阶级保持自己的政权,奠定巩固的基础,至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建设,那就只有在新条件下,即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已不存在的条件下参加工作的一代人去担负。”这一代人就是青年。那么青年们怎样才能不负重托,完成肩负的历史重任?列宁提出:“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这样,就使论点有了沉重感,也增强了它的激励性。

四、在谈是论非中提出论点

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给定材料中往往也有几种观点,比如2008年国考中关于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议,考生在作答“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的文章时,可以对材料中各方观点归纳总结,评说一下其中的是是非非,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主张。用这种方法提出论点,作者要有明确的是非观,要注意辩理,把论点建立在理上,力避简单、武断,以致削弱论点的说服力。有考生就是按照这种思路去写的:

我国的水能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最近“两库十三级”怒江水电开发方案一出台,便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认为怒江自然宝藏丰富,这里的“三江并流”景象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称在这里进行水电站建设是掠夺性开发;也有人认为怒江地区经济落后,可利用的资源有限,要改变当地的贫穷现状,水电开发是最好的方式。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作者对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了简单概括之后,提出了“走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这一有时代意义的论点,创造了有说服力的理论前提。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2013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最新招聘公告 | 事业单位真题汇总  | 事业单位培训 |
2013年上海招警学员考试公告及大纲  | 招警考试历年录取线 | 招警考试培训 |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材料及真题汇总 | 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 公务员培训课 |
(责任编辑:上海华图)

    经典图书

    • 上海市考教材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