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基层警察考试行测部分答案及解析(1)
2012-05-07 11:07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huatu.com/作者:上海华图 来源:未知
1.B【解析】该题为选词填空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注意本题的主语是“文件”,与文件搭配的是次序,次序是指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秩序意思是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一般说社会秩序、会场秩序。与“程序”搭配的是工作程序,会议程序,以及计算机程序。“头绪”是指复杂纷乱的事情中的条理,与文件搭配不当。
2.D【解析】该题为选词填空题,考查的是成语搭配。与“实力”搭配的只有D选项。“不容置喙”是指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容忘却”是不能忘记;“不容回避”是要面对问题,不能逃避。这三个词语用在此处与“实力”搭配不当,排除。
3.C【解析】该题为选词填空题,考查的是词语固定搭配及语义轻重。与“风”搭配用“柔和”,“柔顺”用来形容头发。与“空气”搭配用“清新”,“清澈”用来形容水流。第三个空“温暖”比“灼热”更符合春天舒缓柔和的语境,“灼热”语义过重,故排除。
4.C【解析】该题为选词填空题,本题的切入点在于与“唯一”搭配的只能用于第二空前面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剩余两空都谈不上“唯一”。排除AB两项,“基本”意为“根本的,主要的”,“基础”意为“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基本方法”与“基础知识”是常用搭配,故此题选C
5.C【解析】该题为选词填空题,考查的是词语辨析。更加与越发: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的比较用“越发”,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用“更加”。偶然与偶尔: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从而与进而,进而强调进一步的行动;从而则除了表示进一步的行动之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
(——2004年浙江省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6.B【解析】该题考查的语句表达里面的歧义句。A选项两种歧义:动宾结构“翻译小说”,此时翻译是动词;偏正结构:“翻译的小说”,此时翻译是形容词。C选项“借”有歧义,“借给老李一本书”还是“借了老李一本书”语意不清。D考查停顿不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还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前者介词关于的对象是讨论,后者介词关于的对象是问题。
7.C【解析】A项的主语是“人们”,后面应该是“就会十分疲劳”。B项的主语是“人们”,后面应该是“就会十分疲劳”。D项表述同样不正确,语序错误。(2010年上海秋季招警考试)
8.C【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修辞。“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C选项意为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颜色的前后对比反应了作者亡国的心痛。
9.B【解析】该题考查的是语序,名词的修饰成分中,第一顺位的应是表示时间或地点的领属词,因此③应放最前面,排除ACD选项。 (——来自1990年高考题)
10.A【解析】该题考查的是病句与歧义句。B选项考查的是多音词歧义,“重”读“zhong”或者“chong"语义不同。C选项中的“或者”应改为“还是”,两者都表示选择,“还是”用于疑问句中。D选项成分残缺,应在“有偿新闻”前面添加“制止”。
11.B【解析】该题为词句理解题。考查考生对比喻修辞的领悟。运用比喻的说法,表达从一个人追求的不同可以看出其内在灵魂的不同,因此B选项较为贴切。
12.B【解析】该题为词句理解题。考查考生对否定性词汇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作者同意报刊评论的观点,可以直接排除CD两个明显违背作者表述的选项。报纸的观点与作者观点一致,报纸对“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风电”持异议,那么作者也一样持异议,因此可以得出B选项正确。
13.A【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中提到中风是难以预料的,但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可以通过闭目养神3分钟后再下床来预防中风,因此A选项符合文意。B选项论述范围过大,与文段不符,排除。文段中说中风是难以预料的并非难以预防的,别且文段举了可以预防中风的例子,因此C想表述不当。D选项是主观臆断,文段是主要针对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因此D项错误。(来源于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
14.D【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考生把握文段的主要含义并进行全面把握。ABC三个选项都是仅仅概括了本段关于中国古文化描述的一个方面,因此过于片面。文段最后一句“这意味着东亚大陆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是用代词“这”来指代上文所论述的对象,因此是最为全面的表述。因此答案为D。
15.C【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一共两个句子,第一句强调使用通用文字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业特征以及时代要求。第二句强调不仅是工作需要,更是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素质、品味、形象的需要。因此C项比较适合。
16.A【解析】该题为文意理解题。文段共两个自然段,首段主要讲述过去网络语的特点,第二段主要讲述现在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文中作者只对过去的网络流行语定义为“语言游戏”,而非现在,说明B选项错误。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在日常交际中也会出现,因此C选项错误。现在网络流行语是否违反语言规范,作者并未论述,因此D项错误。因此现在和过去的网络流行语具有的共同点是都在网络上使用频繁。
17.C【解析】此题为主旨概括题。要求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阐述全文的主要内容,要体现文章的全貌。文段两个自然段,形成一种对比关系,着意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在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因此C选项较为合适。
18.B【解析】由第四段可知,大脑对惊恐表情的反应更快的原因:惊恐是对人类很重要的信息,它会提醒人们注意潜在危险。(来源于2008年上海公务员考试)
19.C【解析】A项“在现实生活中”错误,文章谈及的是在试验中;B、D项第三段没有提及;由“相比较中性或快乐的表情,参与者意识到惊恐表情的速度要快得多”知C项正确。(来源于2008年上海公务员考试)
20.A【解析】A项属于曲解题意。文章说“快乐的表情被察觉速度甚至比中性表情还要慢。”而不是谁更重要。(来源于2008年上海公务员考试)
21.A【解析】视觉闪光抑制技术减慢大脑对面部表情的反应速度,是为了方便观察。而不是其可以干扰面部表情信息传导至大脑。A项错误。(来源于2008年上海公务员考试)
22.B【解析】该题为词语理解题。A与C均是形容人,因此首先排除。本文是用该成语来突出强调蛙眼对物体的观察力,因此C项更为准确。
23.D【解析】该题为代词指代题。考查代词“这”的指代内容,依据指示代词的特点,应该所指其上文所提到的语句内容,D选项概述比较全面详尽。
24.B【解析】该题为意图判断题。通过文段所举例子,来判断作者的行文目的。依据原文“你如果看过科教片《保护青蛙》一定会为青蛙动作的敏捷、捕食的准确而赞叹不已”,可知答案为B。
25.B【解析】该题为文意理解题。此题主要抓住题干中的时态词汇“已经”,分析第三、四文段中的表述,依据“人们制成了多种‘电子蛙眼’”,“已经投入使用的一种人造卫星跟踪系统,也是模仿蛙眼视觉原理”两句,可知D选项正确。
26.D【解析】高速旋转的物体有一个特性,就是它能保持转轴的方向不变,这叫陀螺的稳定性。在枪筒里刻上一道道螺旋形小槽,子弹沿着螺旋线射出后,自己就会打起转来,想陀螺那样保持转轴方向不变,使弹头总是对准目标。
27.C【解析】手机振动的原理是利用一个微型电动机转轴上的叶片转动,从而使手机产生振动,带动的叶片是一个不规则形状的偏心轮,这样转起来就不平稳
28. A【解析】上边绳向下受物体的重力和拉力两个作用力,下边绳只受拉力作用。受力越大绳子越容易断,故上边绳先断。
29.D【解析】传送带交叉转动,转动方向相反;传送带不交叉转动,则同向转动。齿轮咬合时,齿轮转动方向相反。
30.B【解析】本题中机械能由动能()和重力势能(mgh)两部分构成。动能由速度决定,势能由物体的高度决定。对于A和B选项先下再上或先上再下势能均保持不变。CD势能均发生了变化。而A中下坡时为了减速至0必须刹车,强度刹车从而损失动能。B项由于为上坡,列车由于惯性可向上做减速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可以起到保存机械能的方式。
31.B【解析】B选项中为某部经典小说写续篇,是使用已存在著作物的文字,以该小说为基调,加以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再次创作的过程,所以属于二次创作。
32.D【解析】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为:体液、液态。A中是酒精蒸发而非体液;B中是池水蒸发而非体液;C中冰块为固体。
33.A【解析】甲只有送车的义务,乙只有接受的权利。B中甲有还债的义务和赎回房子的权利。C中甲有买电脑的权利和支付钱物的义务。D中甲有支付钱物的义务和居住的权利。
34.D.【解析】前提条件为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直接选出答案。
35.A【解析】定义指的是产量和单位时间的关系,则直接反映的是劳动效率的问题。
36.C【解析】剪去的部分为一不等边的直角三角形,4个拼起来即为选项C中的菱形。
37.A【解析】较短的线固定不动,较长的线顺时针旋转135度,得到答案A。
38.C【解析】每个图形都可看作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线条数量分别为0、4,1、3,2、2,3、1,4、0,所以答案选C。
39.B【解析】第一个图形到第二个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第二个图形到第三个图形,先顺时针旋转90度再左右翻转。
40.D【解析】每个元素都是逆时针旋转,三角形每次移动一格,圆每次移动两格,正方形每次移动三格,得到答案D。
41.C【解析】从左侧面看,直线是看不到的,右虚线是能看到的,从右侧面看,直线和左虚线都是看不到的,只有C符合。
42.B【解析】通过第一组图形可知规律为求异去同,即选B.
43.A【解析】整体上在旋转,先确定箭头的方向,选为上面的圆圈,那么整体上是在按逆时针的方向,第一次旋转45°,第二次旋转90°,第三次旋转135°,则接下来应旋转180°,选A。
44.B【解析】依据特征面为弧形即可。
45.B【解析】折叠即可,简单的空间想象能力。
46.C【解析】题干中两个命题的关系为矛盾关系,即选出有矛盾关系的选项,A、D中为上反对关系,B中“名正则言顺”的矛盾命题为“明正但言不顺”,C中俩命题为矛盾命题。
47.C【解析】甲的话可翻译为:睡着→看完,乙为甲的矛盾命题:睡着且-看完。所以答案选C。
48.C【解析】题干中的论点为:有钱并不意味着幸福。论据为调查结果所示,BD跟题干中的论题都没有多大直接的关系,A的意思为绝大多少人其实不是很有钱但由于心态好,认为有钱,认为幸福,即有钱就幸福,是对论点的反驳。C的意思为许多人很有钱还不自满,没有幸福感,是对论点的支持。
49.D【解析】题干讨论的是技术革命和加重失业之间的关系,并用美国和欧洲的论据证明不会加重。
50.B【解析】某些新闻类期刊每份杂志平均有4-5位读者,A杂志有1万个订户,就有4万-5万的读者,其假定的前提是A杂志和上述新闻类期刊平均有4-5位读者。所以选B。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2013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最新招聘公告 | 事业单位真题汇总 | 事业单位培训 |
2013年上海招警学员考试公告及大纲 | 招警考试历年录取线 | 招警考试培训 |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材料及真题汇总 | 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 公务员培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