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1-33621401 上海分校

全部试题答案由上海华图解析,转载请注明。 

 

1.B【华图解析】该题为选词填空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注意本题的主语是“文件”,与文件搭配的是次序,次序是指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秩序意思是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一般说社会秩序、会场秩序。与“程序”搭配的是工作程序,会议程序,以及计算机程序。“头绪”是指复杂纷乱的事情中的条理,与文件搭配不当。

2.D【华图解析】该题为选词填空题,考查的是成语搭配。与“实力”搭配的只有D选项。“不容置喙”是指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容忘却”是不能忘记;“不容回避”是要面对问题,不能逃避。这三个词语用在此处与“实力”搭配不当,排除。

3.C【华图解析】该题为选词填空题,考查的是词语固定搭配及语义轻重。与“风”搭配用“柔和”,“柔顺”用来形容头发。与“空气”搭配用“清新”,“清澈”用来形容水流。第三个空“温暖”比“灼热”更符合春天舒缓柔和的语境,“灼热”语义过重,故排除。

4.C【华图解析】该题为选词填空题,本题的切入点在于与“唯一”搭配的只能用于第二空前面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剩余两空都谈不上“唯一”。排除AB两项,“基本”意为“根本的,主要的”,“基础”意为“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基本方法”与“基础知识”是常用搭配,故此题选C

5.C【华图解析】该题为选词填空题,考查的是词语辨析。更加与越发: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的比较用“越发”,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用“更加”。偶然与偶尔: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从而与进而,进而强调进一步的行动;从而则除了表示进一步的行动之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

(——2004年浙江省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6.B【华图解析】该题考查的语句表达里面的歧义句。A选项两种歧义:动宾结构“翻译小说”,此时翻译是动词;偏正结构:“翻译的小说”,此时翻译是形容词。C选项“借”有歧义,“借给老李一本”还是“借了老李一本书”语意不清。D考查停顿不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还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前者介词关于的对象是讨论,后者介词关于的对象是问题。

7.C【华图解析】A项的主语是“人们”,后面应该是“就会十分疲劳”。B项的主语是“人们”,后面应该是“就会十分疲劳”。D项表述同样不正确,语序错误。(2010年上海秋季招警考试

8.C【华图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修辞。“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C选项意为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颜色的前后对比反应了作者亡国的心痛。

9.B【华图解析】该题考查的是语序,名词的修饰成分中,第一顺位的应是表示时间或地点的领属词,因此③应放最前面,排除ACD选项。 (——来自1990年高考题)

10.A【华图解析】该题考查的是病句与歧义句。B选项考查的是多音词歧义,“重”读“zhong”或者“chong"语义不同。C选项中的“或者”应改为“还是”,两者都表示选择,“还是”用于疑问句中。D选项成分残缺,应在“有偿新闻”前面添加“制止”。

11.B【华图解析】该题为词句理解题。考查考生对比喻修辞的领悟。运用比喻的说法,表达从一个人追求的不同可以看出其内在灵魂的不同,因此B选项较为贴切。

12.B【华图解析】该题为词句理解题。考查考生对否定性词汇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作者同意报刊评论的观点,可以直接排除CD两个明显违背作者表述的选项。报纸的观点与作者观点一致,报纸对“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风电”持异议,那么作者也一样持异议,因此可以得出B选项正确。

13.A【华图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中提到中风是难以预料的,但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可以通过闭目养神3分钟后再下床来预防中风,因此A选项符合文意。B选项论述范围过大,与文段不符,排除。文段中说中风是难以预料的并非难以预防的,别且文段举了可以预防中风的例子,因此C想表述不当。D选项是主观臆断,文段是主要针对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因此D项错误。(来源于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

14.D【华图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考生把握文段的主要含义并进行全面把握。ABC三个选项都是仅仅概括了本段关于中国古文化描述的一个方面,因此过于片面。文段最后一句“这意味着东亚大陆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是用代词“这”来指代上文所论述的对象,因此是最为全面的表述。因此答案为D。

15.C【华图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一共两个句子,第一句强调使用通用文字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业特征以及时代要求。第二句强调不仅是工作需要,更是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素质、品味、形象的需要。因此C项比较适合。

16.A【华图解析】该题为文意理解题。文段共两个自然段,首段主要讲述过去网络语的特点,第二段主要讲述现在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文中作者只对过去的网络流行语定义为“语言游戏”,而非现在,说明B选项错误。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在日常交际中也会出现,因此C选项错误。现在网络流行语是否违反语言规范,作者并未论述,因此D项错误。因此现在和过去的网络流行语具有的共同点是都在网络上使用频繁。

17.C【华图解析】此题为主旨概括题。要求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阐述全文的主要内容,要体现文章的全貌。文段两个自然段,形成一种对比关系,着意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在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因此C选项较为合适。

18.B【华图解析】由第四段可知,大脑对惊恐表情的反应更快的原因:惊恐是对人类很重要的信息,它会提醒人们注意潜在危险。(来源于2008年上海公务员考试

19.C【华图解析】A项“在现实生活中”错误,文章谈及的是在试验中;B、D项第三段没有提及;由“相比较中性或快乐的表情,参与者意识到惊恐表情的速度要快得多”知C项正确。(来源于2008年上海公务员考试

20.A【华图解析】A项属于曲解题意。文章说“快乐的表情被察觉速度甚至比中性表情还要慢。”而不是谁更重要。(来源于2008年上海公务员考试

21.A【华图解析】视觉闪光抑制技术减慢大脑对面部表情的反应速度,是为了方便观察。而不是其可以干扰面部表情信息传导至大脑。A项错误。(来源于2008年上海公务员考试)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2013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最新招聘公告 | 事业单位真题汇总  | 事业单位培训 |
2013年上海招警学员考试公告及大纲  | 招警考试历年录取线 | 招警考试培训 |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材料及真题汇总 | 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 公务员培训课 |
(责任编辑:上海华图)

经典图书

  • 上海市考教材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