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招警考试申论热点分析:和谐社会
2012-03-21 08:44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huatu.com/作者:上海华图 来源:未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方案
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五)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七)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一)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二)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
(三)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
(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三、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四)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
(三)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
(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五)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七)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保障国家稳定安全。
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一)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二)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三)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六、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一)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
(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三)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2013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最新招聘公告 | 事业单位真题汇总 | 事业单位培训 |
2013年上海招警学员考试公告及大纲 | 招警考试历年录取线 | 招警考试培训 |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材料及真题汇总 | 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 公务员培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