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与能力
(共40题,参考时限40分钟)
本部分试题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管理、公文处理、人文、科技、时事形势等方面,考察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部分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全部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
一、基本知识题(第101~120题)
101.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应包括,物质与意识______。
A. 谁具永恒性,谁具可变性 B. 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
C. 是否具有同一性 D. 是否具有相似性
102.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 思维运动的主体是思维 D.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10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是______。
A.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C.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坚持与时俱进
104.《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有______。
A.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
C. 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D.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05.建设政治文明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______。
A. 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B. 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 C.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D. 行政管理和法制建设
106.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要求大家牢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提出的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