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务员行职标准预测试卷(三十八)
2011-09-28 15:37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huatu.com/作者:上海华图 来源:未知
15. A[解析] 文段第一句提出设问,接着解释了孔子的教义正是因为能与实际相结合,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后两句指出儒学对于实践的重视正是其本质的重要体现。所以整个文段的主要意思是,儒学本质中包含的务实精神是促使其经久不衰的原因。A项正确。文段并没有提到孔子思想的精髓,B项错误。文段谈论的主体不是孔子,而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C项错误。D项是对文段最后一句的简单复述,不能代表文段的主要意思,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16. A[解析] 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立足宪法典或宪法性法律中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出对于宪法的认识,故A项正确。本段不是从阶级意志角度出发定义宪法,B项不正确;文段没有针对不同法律形式的特征对宪法概念进行定义,D项不正确;文段均从内容角度定义宪法,没有从其他角度定义,故C项也不正确。
17. C[解析] 文段主要谈的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首句指出,人类的大脑正在适应数字时代的社会环境。而那些出生在数字时代的年轻人,自幼接触到大量数字技术与信息,其发育中的大脑受社会外界的影响也更大。因此,文段中的“数字土著”指的就是那些自幼生长在数字信息环境中的一代年轻人。文段强调的是数字技术与人类大脑之间的影响性关系,B、D项没有体现,故而排除。“数字土著”强调的是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A项与此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应选C。
18. D[解析] 文段指出记忆不被人所控制,特别是对于悲伤或恐惧的记忆人们总是无法忘记。文段最后一句通过转折词“但”引出重点,即最后的疑问句,其目的并不是真的要探求问题的答案,而只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接下来要叙述的,最可能的是关于对能控制人记忆的药物的科学研究。故本题答案应选D。
19. C[解析] 文中第一段指出,“它隐喻了……的重要问题,即教育在个人的社会地位获得过程中所具有的效用与价值的问题”,即“蚁族”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与教育有关;再结合第二段中“平等开放与普适化的教育是社会个体成员获取社会地位与资源,获得向上的社会流动的基本途径”,“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平等社会”,然而,“‘蚁族’的出现和蔓延”影响了这种途径。由此可知,“蚁族”的出现,将使得教育本身的促进社会平等的作用减弱。故选C。
20. A[解析] 结合上下文可知,这句话所要表达的观点是,“平等开放和普适化的教育”是“形成开放平等社会”的前提,但是“蚁族”的出现,表明受过教育的社会个体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因此,人们对教育的功效产生了怀疑。B、C、D三项是都这句话表达出的信息,A项的意思刚好相反。故选A。
21. D [解析] 根据就近向前找的原则,由“以知识技能见长的新兴阶层也终将难以成为支撑起社会中间阶层的稳定和坚实的社会力量”可知,“对此”的“此”指代的是D项。故选D。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2013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最新招聘公告 | 事业单位真题汇总 | 事业单位培训 |
2013年上海招警学员考试公告及大纲 | 招警考试历年录取线 | 招警考试培训 |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材料及真题汇总 | 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 公务员培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