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B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1-08-19 14:13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huatu.com/作者:上海华图 来源:未知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属八至十一级。而县长属县级正职,因此B项不可能属于行政八级。
2.B 【解析】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则是我国权力机关。这点考生必须注意。
3.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在戊戌变法中,改良主义者设立了京师大学堂,宣传维新思想。
4.C 【解析】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而意识则不是客观实在的。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运行过程。其中计划职能就是在政府管理中,围绕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6.D 【解析】生产力是一切问题的最终根源,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样离不开发展我国的生产力。
7.A 【解析】注意这里问的是基本目标,B、D 都是其目标之一,C是不可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有一定的失业率,而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8.A 【解析】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其中劳动者是主体要素,居于主体地位。
9.C 【解析】只有C是最全面地概括了一定时期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的内容,他是一系列要素的总和,注意选择最佳答案。
10.A 【解析】政府职能的实施有赖于多种手段的采用,包括行政、经济和法律及其他,其中最主要的是依法行政,即通过行政立法、执法实施其职能。这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11.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为三个月。故选D。
12.D 【解析】这是因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这两者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成为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和工作重心。
13.C 【解析】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性质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而这种性质和利益上的一致性,必然要求法的实现主要依赖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
14.B 【解析】这一原则是我国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但社会生活和犯罪的现实是多样的,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也并非一概不考虑客观形势。而A、C、D都已显得过于极端化。刑法原则不是僵硬死板的。
15.C 【解析】对党员的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理决定权应该在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而不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监察部或者各级检察厅等,这是由党员纪律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
16.D 【解析】结合材料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些议案实际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基本政治权利的行使,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的行使。
17.C 【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联系和发展的根本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由这个规律延伸出来其他的辩证法的观点,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等。
18.A 【解析】根据我国《国家机关组织法》,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同时也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最高监督机关。
19.C 【解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则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0.B 【解析】根据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服判决的被告人上诉或者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期限为10天。
21.C 【解析】这是党的基本路线中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愿望。但这不是一项基本国策,只能说是理想和目标,因此④是错误的。
22.D 【解析】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火车是在19世纪初期发明的,因此只有①、③、④项正确。
23.A 【解析】非政府成员的行政领导者的产生可用委任制或者称任命制,故选A。
24.C 【解析】这里需要法院审理后决定是否受理,而不是必须或者不能、应该,法院可以受理也可以不受理,应该根据具体复议的事项和管辖的范围以及是否超过了法定的期间决定。
25.B 【解析】形而上学的观点就是否认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因而看不见物质的运动性。
26.B 【解析】了解平行文的概念就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平行文是指向同一组织系统的同级机关或非同一组织系统的任何机关发送的公文。故B项正确,考生应注意概念的把握。
27.D 【解析】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法定继承中前一顺序的继承人排斥后一顺序的继承人,这是正确的,但同一顺序之中不分先后,平等享受继承权。
28.A 【解析】此题要求牢记概念,参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29.A 【解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就是公民在法面前无特权,不论性别、民族、职业、地位等都平等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充分体现了法律上权利的平等性。
30.D 【解析】加班费显然不属于奖励之列,应该是工资的形式之一,是劳动的报酬。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解析】按照我国国家机关的分类,按设置属性分为三种即领导机构、办公机构和派出机构,而议事机构不在此列。
2.ABD 【解析】根据公文写作的要求,上下级之间是不允许联合行文的,同级政府之间或者政府与同级党委或者人民团体之间是可以联合行文的。
3.ABCD 【解析】我国新颁布的《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公务员的纪律要求。选项A、B、C、D分属于第五十三条中的(一)、(二)、(十四)项。
4.ABC 【解析】人们发现和掌握真理受到社会实践水平、历史条件和主体认识水平的限制,但不受客体条件的限制,因为虽然客体具有无限性,但人们认识真理的过程也是无限的,所以这不是限制条件,故选A、B、C。
5.BC 【解析】根据我国的宪法和国家机构组织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6.ABCD 【解析】这是江泽民同志在西安考查时的谈话内容,应选A、B、C、D。
7.ABCD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而这里的四个选项都是社会性的公共职能,应当全选。
8.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公文的一种具体形式的要求,调查报告是一种重要的行政公文,应该多加注意。D项不正确,调查报告目的不在于一般的传播信息或者授人知识。
9.AC 【解析】行政职权的产生和方式只有原始性的职权或者通过有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依法授权,而内部和外部行政则是依据行政行为的对象和关系进行的划分。
10.ABCD 【解析】这要求理解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途径,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故全选。
11.ABCD 【解析】法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虽然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对于公共职能仍有广泛的作用。
12.AB 【解析】量变不等于只有统一没有斗争,矛盾无处不在的原理告诉我们,在事物的量变之中仍是对立和统一的结合,C则为质变,不合要求。
13.BC 【解析】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第二十条的规定,应该是停止或变通执行,而不能简单地拒绝执行或退回。
14.ABC 【解析】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体制是一个完备的有机体系,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构件:公共政策制定的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
15.ABCD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发展的,其中物质的运动是和静止对立统一的,理解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方法。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正确的分析了此观点。
16.ABC 【解析】我国新颁布的《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辞职的限制性条件有明确的规定,A、B、C三项内容属于第八十一条中的规定,而D项则属于辞退的范围。
17.ABCD 【解析】我国法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五种:条例、规定、通告、办法和决定等。
18.AB 【解析】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亲自实践获得的认识和知识,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认识和知识。而由于具体主体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自实践,更多的是间接经验。至于它们的可靠性则不能简单地判定。
19.ABC 【解析】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该看党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答案为A、B、C。
20.ABCD 【解析】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有四个:竞争性、平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行市场经济就是要把这些一般的市场经济特征同我国的具体经济制度结合起来。A 体现的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市场上就是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以及和消费者的不同形式的竞争;B从市场主体的角度看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由企业自主权直接参与竞争;C政府不干预企业,负责宏观调控,让企业在宽松的开放的条件下充分竞争;D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都离不开健全的法制,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制经济。
三、判断题
1.√ 2.√
3.× 【解析】材料才是提炼主题的基础,而不是语言。
4.√ 5.√
6.× 【解析】这些手段仅仅是宏观调控手段系统中的经济手段,而其他的如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没有包括在内。不全面。
7.√
8.× 【解析】有限责任不等于没有责任,这里显然理解错了责任有限的内涵。实质上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也可以在内部流通或者经其他股东的同意对外进行流通。
9.× 【解析】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应该是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10.× 【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1.√ 12.√
13.× 【解析】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产品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
14.× 【解析】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物价,但这种稳定应该是相对的,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物价应该是相应变化的。而不是绝对的固定。
15.√ 16.√ 17.√ 18.√
19.× 【解析】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党员在受到国法追究之后,仍应接受党内关于党员纪律的处分。
20.√
四、案例分析题
1.答:本案中,黄某的投毒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对于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律不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管其所实施的行为的性质和类型。
我国《刑法》规定,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必须要具备主客观要件,即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其中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未满14周岁的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本案例中黄某因其年龄不满14周岁,属于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因此黄某虽实施了投毒行为,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不能予以刑事处罚。但可以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答:(1)国家赔偿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由国家对受害者予以赔偿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请求国家赔偿必须具备以下要件:①国家侵权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②国家侵权行为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不是行使职权的行为,国家不负赔偿责任。③行为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必须是违法行为。④行为主体的违法行为必须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5条第(五)项,行使侦查、检查、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本案中的侦察员邢某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违法使用警棒将熊某打死,符合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国家应对熊某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6条:“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抚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第6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所以,本案中的赔偿请求人应为熊某的继承人和其他与熊某有抚养关系的亲属,赔偿义务机关应为邢某所在公安局。
(3)首先,邢某的行为已触犯刑法。应由司法机关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其次,邢某所在公安机关在赔偿损失后,可责令邢某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费用。
五、公文改错题
(1)标题中“请示和报告”矛盾,应去掉“报告”。
(2)发文号不应加“0”,改为×财发[2002]7号。
(3)主送机关简称不对,应为“××省”。
(4)名单中应将“陈雨”提前。
(5)推荐人员应先写名字,后注明单位和职称。
(6)结尾应改为“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
(7)发文时间应大写:二○○二年二月十日。
(8)加盖印章。
六、综合分析题
(1)违反了市场交易中的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2)原因: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不健全。②地方保护主义支持假冒伪劣活动。③假冒伪劣仍然通过市场获取非法暴利。④执法部门力量不够,打击不力。
后果:①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②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③浪费了国家经济资源。
(3)①国家要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击经济犯罪,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职能;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约束企业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形成全社会良好的信用氛围。②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经济活动中谨防上当受骗;同时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保持自身的廉洁自律。③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觉同违反市场秩序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2013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最新招聘公告 | 事业单位真题汇总 | 事业单位培训 |
2013年上海招警学员考试公告及大纲 | 招警考试历年录取线 | 招警考试培训 |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材料及真题汇总 | 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 公务员培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