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1-33621401 上海分校

 一、考生通常存在的五大问题 
  1.事实不清:对热点事实不了解 
  考生对于热点事实不清主要体现在:不知事件的五个“W”(What、Who、When、Where、Why)、不熟悉相关政策。面试考场中,这是不少考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拿到一道面试题,却不知道题目中的热点为何物,或者知之甚少。例如,2010年3月2日中央部委面试题中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如果不了解这一政策,则无法作答。 
  2.方法不明:对分析方法掌握不科学 
  任何事物都有普遍规律,而这一规律是可以被我们掌握的。因此,对于任何一个问题而言,都是可以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解决的。在综合分析试题中,这一点体现得非常明显。并且,思维方法运用得如何也直接影响作答。在面试考场中,不少考生在明晰热点事实的情况下,常常因为分析方法不当而表现不佳。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考生对于某一问题的具体分析上。不科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孤立、局部、静止、片面地看问题,现象与本质不分,原因与结果不分等。例如,2010年3月2日中央部委面试题中的“古有孟母择邻而居,今有孟母为子择校而居,谈你的看法。”许多考生只会谈到择校问题,而忽视背后的辩证分析。 
  3.观点不当:观点偏激 
  观点是考生与考官交流的主要内容,准确而鲜明的观点往往让考官眼前一亮。观点是作答的核心,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在面试考场中,考生因为社会阅历不足,在观点上常常会栽大跟头。主要体现在:观点偏激,有点愤青的感觉,这主要发生在对于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上,不少考生血气方刚,容易激动,不小心说出了偏激的观点;观点剑走偏锋、与主流观点存在重大偏差,这主要发生在存在争议热点的试题中,由于对热点的定性出现偏差,结果观点跑偏了;观点错误,不能有效反映试题本身的主旨,这主要是对热点本身的错误理解、反方向理解导致的,其常常出现在一些难度较大、存在不少陷阱的试题中。 
  4.素材不足:无话可说 
  素材是答题的血肉,没有血肉做支撑的作答是难有亮点的。考生往往苦恼于无话可说,没有名言警句铺垫,没有鲜明事例论证,没有规范语言支撑,甚至无法寻找合适语言组织答案。这些都是考生缺乏素材的表现。特别是在作答观点理解类、漫画类试题时,素材显得更为重要。 
  5.内功不深:缺乏理论基础 
  内功是考生的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这需要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而对于广大应届毕业生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内功不深就造成问题看得不透、谈得不深,始终做表面文章。考查考生内功的综合分析题主要集中在社会热点类、观点理解类、政策理解类试题中。三类试题都需要比较强的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例如,2010年中央部委面试考查的“离心力现象”、“低碳经济”、“核心竞争力”。 
  二、修炼两大思维 宏观把握综合分析题 
  (一)辨证思维 
  从综合分析题目考查的重点和意图来看,主要是看考生能否全面地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全面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因此,辩证思维是作答综合分析题目最重要的思维。 
   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辩证法强调要分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看事物的主要方面,看主流。 
  (二)发散思维 
  从综合分析题的评分来看,还是坚持多踩点多给分的方法。因此,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多视点地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不一样,答题的思路不一样,这就是个性化解读;突出了自己特色,就是胜出的砝码

三、三步走破解综合分析题 
  在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题一般分为社会热点类、观点理解类、政策理解类、哲理故事类、漫画类五类小题型。其中,社会热点类试题考查的比重非常的大,下面就这类题型进行基础技巧的讲解。社会热点类试题的基础技巧可以归纳为“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提出问题。 
  有三种提出问题的方法:一是确定论题、提出主题概念;二是提出问题:问题是现实情况与计划目标或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三是确定目标: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第二步,分析问题。 
  对题中所论述的观点,如果同意则分析其正面影响、作用、意义;如果反对则分析其负面影响、作用;如果辩证地看则先分析正面影响后分析负面影响,或者分析负面影响后再分析正面影响。 
  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重要性分析,主要是针对事物或者政策的重大价值和影响加以分析;矛盾分析法,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因分析法,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因和外因、直接和根本原因等等。 
  第三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一般从态度、思路、方针、原则等着手,具体手段可以从教育、行政、管理、法治、监督、宣传、投入上下手。 
  例题:北京大学新近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被选中的都是重点高中,请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2010年3月2日上午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 
  答题要点 
  1.该制度初衷是打破“一考定终生”的现行高招制度,是在吸引优秀学子、改进招生体制方面的新的有益的探索,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2.这一制度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为实现温总理提出的教育公平的目标,“校长实名推荐制”应增加农村和非重点学校的比例;二是要明确推荐的标准,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优秀学生评价机制,让推荐制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增加招录工作的透明度,减少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发生。 
  3.这是一个积极的尝试,对于新生事物,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支持。 
  4.联系工作实际,涉及到创新性的制度设计时,要认真考量各种因素,并进行科学的论证,使新的制度和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作用。 
  试题点拨 
  考生要想答好这个题目,首先要对“校长实名推荐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否则很难谈得深入,这就要求考生要关注社会、关心民生,提高社会认知能力。一般考生能谈到该制度的利弊两个方面,但如果能表现出对新生事物的包容并联系工作实际,则更能彰显考生的内涵,切忌对某一新政策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四、“非模式化” 综合分析题答题更给力 
  (一)常见模式化现象 
  盲目套用官方理论:认为能增加语言的震撼性,实际上,如果用得太多、太杂,给考官一种堆砌的感觉,背诵的痕迹过于明显,容易让考官感觉冗繁乏味。 
  盲目使用名言警句:恰当地使用名言警句可以使面试的答题生动,但是,在面试题中使用名言警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引用数量不要太多,一般情况下一个分论点用一句就可以体现水平;二是引用的质量要高,不要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每个人第一反应都能想到的名言警句;三是引用的名言警句长度尽量维持在三句话以内,太长不容易背,也容易在答题过程中遗忘细节。 
  盲目拔高:不是所有的综合分析题最后都需要用非常有高度的话进行结尾,或者联系国家政策进行最后升华的。考官更喜欢考生答题直接而且有意义、生动而又有亮点的表达。 
  (二)非模式化点拨 
  逻辑要清晰。并不一定需要“第一、第二、第三”等逻辑词进行串通,但是,至少表达的内容要有层次和逻辑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吸引考官,更好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要生动。综合分析并不是泛泛而谈就行的,需要有深度、有亮点、有内涵、有视野,这就需要考生必须扎实做好知识的积累,才能更好地驾驭公务员的面试。 
  名言要积累。名言警句是最容易记忆的,并且通过记忆,是最容易在短期内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所以,建议广大考生多背一些经典的、深刻的名言警句,这样可以很好地增强说服力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2013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最新招聘公告 | 事业单位真题汇总  | 事业单位培训 |
2013年上海招警学员考试公告及大纲  | 招警考试历年录取线 | 招警考试培训 |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材料及真题汇总 | 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 公务员培训课 |
(责任编辑:上海华图)

    经典图书

    • 上海市考教材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