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研读下文>>顺应时代要求 推进媒体融合
顺应时代要求 推进媒体融合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媒体发展迭代更替,“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人们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通讯日新月异,信息获取高效便捷。然而,既有木秀于林的骄傲,也有风必摧之的烦恼:虚假信息甚嚣尘上,传递情感情绪泛化,这极大阻碍社会共识的凝聚,长此以往必将动摇国之根本,人心涣散。因此,顺应时代要求,推动媒体融合,已成为现代政府治理的紧迫课题。
为民服务为核心,承担治理新要求。“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当前媒体类别不断丰富,传播手段多样化,政府治理也应顺势而为,借助全媒体的大潮,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再者,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通达社情民意、传递主流声音一直是媒体的应有之义。回望近代以来,从80年代《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真理标准大讨论”到90年代《东方时空》“讲述百姓自己故事”,再到《焦点访谈》成为“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无不折射出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无不反映出媒体人心中以民为本、为民发声的责任当担。回到当前,从“学习强国”的上线到“智慧党建”的铺开,也都说明在全媒体时代,媒体不仅仅是信息的提供者和传播者,更可以有效融合到治理的过程中,实现治理效能和水平的优化提升。因此,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以民生为本、助力政府治理是全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为动力,激发媒体新活力。邓小平有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媒体发展领域,科技的作用亦是显而易见。日新月异的技术突破开拓着媒体的边界,重塑着媒体的产业形态,再造着用户的心理和习惯,也重构着新闻的生产与风格。从最初的看报纸听广播到致信电视栏目,再到如今微信微博等互动化、及时化的社交媒体提供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渠道,乃至最新的AI主播和写新闻机器人打破传统媒体的取景叙事框架,在这个创新与科技为主题的现代社会,新技术风口迭出,媒体界限此消彼融,全媒体大潮已起。因此,媒体必须积极运用新技术,拥抱媒体融合的新未来,书写好时代要求下的中国答卷。
优化供给为导向,传递社会正能量。从具有社交链接属性的微博、微信应运而生,到以资讯聚合分发为特征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风生水起,从直播平台映客、斗鱼受到关注,到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快速崛起……众多跨界者涌入的“舆论广场”,自媒体应运而生。然而必须要看到,整体优质内容依然供给不足。诸如“咪蒙”等文章虽然能一定程度表达网友心声,但用词粗鄙、戾气太盛而理性不足,又如“翟天临”等媒体从业者投机取巧、以吸引流量为导向,结果身败名裂,如此种种折射出当前媒体供给短板尚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如果被“流量思维”诱导,放弃“质量思维”主导,难免落入标题党、浮夸体、洗稿文的陷阱。因此,全媒体时代更需要我们做好内容的供给侧改革,必须靠优质内容去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如此方能真正占据媒体融合发展的制高点。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不同时代总有属于那个时代的任务和故事,而全媒体作为当今时代新要求,大势所趋,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只有立足民生,借力科技发展,积极融入政府治理,方能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奏响社会正能量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