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2016年上考时政热点:尊重历史 让雷剧不再雷(3),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
电视台为何重播不弃? 完成政治宣传任务——既满足商业性又符合主旋律。
随着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荧屏上一边倒的出现大量抗战剧。在中国,电视台是事业单位,是政府的喉舌宣传工具,并非完全市场化的媒体或娱乐平台,拥有相当大量级的政治宣传任务。
建国50周年、抗战胜利60周年、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几乎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抗战、建国、建党、建军纪念活动,而电视台也将要播出一大批主旋律的电视剧。满足商业性和主旋律双重需求的,非抗战剧莫属。
湖南卫视相关负责人透露,频道早已接到通知,将严格执行,精心安排特别节目,接档《神犬小七》的便是谍战剧《伪装者》,北京卫视播出《左手劈刀》、浙江卫视播出《铁在烧》、江苏卫视播出《毕业歌》、山东卫视播出《红高粱》……无不是主旋律与收视率结合的作品。
总局为何一直没有禁拍?政治正确必须鼓励——允许浪漫主义想象。
尽管总局是媒体圈口碑最差的政府部门,但总局并非最保守、落伍、守旧的政府部门,它与中国电视、电视剧一样,承担着政治宣传、价值传递、产业发展等多重职责。
抗战剧是政治绝对正确的电视剧,总局必然是提倡和鼓励的,甚至要在特别的时段予以特别的支持;同时从市场化的角度考虑,领导们并不像专家或媒体一样要求死守历史细节,而是鼓励一定程度的浪漫主义想象。但“神剧”被妖魔化的过程中,在专家和媒体群起而攻之的状态中,总局不得不常常被认为“失职”,扮演着“亡羊补牢”的角色。
外围“选手”为何凑热闹?刷存在感,抓注意力。
首先,评论家专盯抗战剧为刷存在感——用考据的手段和政治至上的理论批判电视剧。
在中国影视界,文艺评论是远远落后于文艺创作的,抗战剧也不例外。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抗战偶像剧、抗战武侠剧、抗战萌宠剧、抗战喜剧……文艺评论者大多数时候是失语的,更多时候,他们的眼光放在政治是否正确、故事是否与历史事实相符上……并因此找到存在感。
其次,媒体紧抓抗战不撒手为吸引注意力——有“神剧”才有宣传点、点击量。
如果观众是“神剧版图”形成的基础,制作方是决定性的主宰,那么,媒体就是推波助澜的幕后力量。正是有媒体的存在,才会在一次次雷点问世的时候,迅速放大。相比之下,专家可能还是有剧有料的批评,而媒体更多时候是捕风捉影、夸大其词的煽,甚至多数跟风报道的媒体都未曾看完一部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抗战剧。
3.对策:
如何改变雷剧之雷?
首先,回归现实主义是中国电视剧的正路。面对“雷剧”和“神剧”的泛滥,当务之急是让电视剧创作回到现实主义创作中去。我们应为创作者营造风清气正、脚踏实地的创作环境。改革、发展、追梦应是中国电视剧的时代面孔,低俗、炫目和虐心不是中国电视剧的应有品格。唯有回到现实主义的正路上,中国电视剧才可能深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真实回应个体生命的情感诉求,忠实履行文艺效忠时代的应有担当。也唯有敬畏现实主义的创作,中国电视剧制作才可能走出“行活”、“行道”的窠臼,或“奇技淫巧”的误区,真正以良知和责任去为人民而创作。
其次,重新审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成熟的电视剧生产体系,应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和谐共振。电视剧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资本的支撑,任何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恐怕都造不出中国电视剧的锦绣河山。大体而言,作为文化产业的电视剧是文化事业电视剧的基础,文化事业电视剧又是文化产业电视剧的引领,没有产业支撑,艺术性再好的电视剧都难以和观众见面。反过来,只看到电视剧的产业和商品属性,将艺术生产置换为工业生产,而无视电视剧艺术的社会属性和文化特性,带来的极端后果就是“雷剧”和“神剧”的爆屏。为此,在实践创作中,电视剧艺术家应拿捏好两者的互动关系,深刻认识两者的依存关系。事实上,优质的电视剧艺术,从来就是事业和产业的双性统一体,比如,《闯关东》《士兵突击》《大河儿女》,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案例。
(编辑:上海华图)